趙延軍:打造行業創新高地 服務國家戰略所需
趙延軍:打造行業創新高地 服務國家戰略所需
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考察時強調: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總書記在機床工具行業企業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考察時特別指出:高端制造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推動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建設制造強國,必須加強技術研發,提高國產化替代率,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國家才能真正強大起來。
2013年以來,總書記幾次到機床工具企業考察調研,均提到自主創新、科技自立自強,凸顯出對這個問題的高度重視,也說明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刻不容緩。
總書記的囑托,既是對行業的鞭策,也為機床工具企業加快科技創新、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指明了方向。為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組織部分行業企業聯系自身工作實際,圍繞機床工具行業立足科技自立自強、實現高質量發展發表觀點看法。在全行業營造扎實推進自主創新的氛圍,努力成為“中國制造”的中堅力量,承擔起“制造強國”的光榮使命。
協會全媒體平臺將陸續發布企業老總們的精彩觀點,以期相互借鑒,共謀行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傳媒部
打造行業創新高地 服務國家戰略所需
趙延軍
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長
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考察時強調,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機床工具行業作為制造業的基礎,其先進性和自主性對國民經濟的高效穩定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超硬材料及制品作為國際公認的先進加工材料和工具,廣泛應用于半導體芯片、航空航天、國防軍工、高檔數控機床、汽車制造、新能源等尖端科學技術和重點國民經濟領域,是實現制造業“高速、高效、超精密、綠色化”加工的基礎材料和工具。
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簡稱“三磨所”)創建于1958年,是我國磨料磨具行業唯一的綜合性研究機構,是全國磨料磨具、超硬材料行業技術研究、開發、信息和咨詢服務中心。1999年轉制為科技型企業,隸屬于世界500強的“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現擁有超硬材料磨具國家重點實驗室、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磨料磨具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多個國家級平臺,在科研設施、實驗手段、研發實力等方面位于我國磨料磨具行業前列。2021年公司營收超過8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0%。
一、建設、優化研發創新體系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三磨所在建設、優化研發創新體系,為企業持續賦能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優化創新架構。公司深入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立了“統籌規劃,兩級研發”的創新體系,即在公司層級以超硬材料磨具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平臺為依托,聚力開展行業關鍵、共性、前沿技術研究,各事業部以生產部門為依托,聚焦產業化、應用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建立了短期和長期創新兼顧、技術和產品開發結合、各有側重又互為補充、兩級一體化協同創新的研發模式,為高質量科技創新提供了機制保障。
二是健全創新機制。公司堅持科學發展觀,高度重視對科技創新工作的領導,不斷完善支撐科技創新發展的體系和制度。科技創新工作以公司戰略發展規劃和科技發展規劃為指引,以國家和市場重大需求為導向,以價值創造為原則,統籌規劃、系統協調、有效推進;建立“規劃、目標、落實、考核、改進”的科技戰略管理運行模式,構建高效的科技創新流程;制定了一系列科研管理和獎勵辦法,建立了科技創新效益分享機制,形成科技資源高效配置與綜合集成、科技成果有效利用、利益與事業雙向激勵的一體化科技管理體系,帶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工作氛圍,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尊重人才、鼓勵創新的創新氛圍;鼓勵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吸收再創新,全面提升科研人員的創新意識,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三是持續加大創新投入。始終把技術創新作為興企、強企的不竭動力,逐年加大科研投入力度,近五年均研發費用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達到9%,年均研發費用投入增長率達到34.5%,為公司科技創新實施提供有力支撐。
二、對接國家重點戰略領域需求
三磨所針對航空航天、汽車、電子信息、工具、制冷等行業,研發出一系列具有“高、精、尖、專”特點的“高速、高效、精密、綠色”超硬磨具,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取得了一批國際先進的技術成果。
在電子信息領域,針對半導體芯片高效高穩定性加工的需求,成功開發了高效超精密的晶圓切割用劃片刀、晶圓減薄砂輪、封裝切割用超薄砂輪等半導體芯片制造過程中的系列超硬材料制品,其加工效率、工件切割精度、砂輪壽命等性能指標均已達到國外進口同類產品水平。
在航空航天領域,公司針對航空發動機盤/軸/葉片類零件的磨削加工開發出了高效精密磨削用CBN超硬材料砂輪,成功解決了薄壁空心長軸等典型零件和難磨削材料的加工難題,為CBN超硬砂輪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
在汽車制造領域,針對發動機裝配式凸輪軸、曲軸及變速箱齒輪的高效磨削加工,相繼成功研制凸輪軸/曲軸/齒輪軸高速磨削用陶瓷CBN砂輪、蝸桿磨砂輪等新產品,均填補了國內空白,并在國內知名汽車零部件企業批量穩定應用,為滿足汽車工業的輕量化、高性能、低排放和低成本的技術要求提供了關鍵工具和技術支撐,實現了與進口及國產汽車關鍵部件生產線的配套應用。
公司始終致力于解決制造業高效精密加工領域中的“卡脖子”問題,打破國外對我國高檔超硬磨具的壟斷,實現國產產品的進口替代,有效降低下游應用領域的采購風險與生產成本,保障關鍵領域供應鏈安全的同時,創造了極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
科技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三磨所堅持尊重知識、尊重科技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樹立“以人為本、以能聘人、以事留人、以情感人、物質精神同步激勵”的人才理念,不斷優化創新環境,大力推進高水平創新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公司現有各類技術人員307人,高級以上職稱人員145人,培養、造就了布局合理、結構優化、規模適度、素質優良的科技人才隊伍,并形成了高速高效精密超硬材料磨具、磨料磨具行業精密自動化設備儀器、磨料磨具檢測技術及標準化等三個省級以上技術創新團隊,使其成為技術創新的中堅力量與創新之源,為企業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依托公司建設的超硬材料磨具國家重點實驗室已擁有高級職稱人員26人,博士、碩士等高學歷人才48人,聘請燕山大學、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四川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知名院士、專家教授組成學術委員會,為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公司設立了科技進步獎和技術革新獎、技術骨干積分獎勵、青年基金等激勵創新政策。通過實施科研獎勵、新產品獎勵、積分獎勵、多通道人員晉升機制等綜合激勵措施,形成利益與事業雙向激勵的一體化長效激勵機制,極大地激發了員工創新的積極性,保證了公司創新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
(策劃:協會傳媒部 責編:張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