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百年|丁偉明:牢記初心使命 賡續薪火相傳 致敬百年華誕 筑夢再次起航
建黨百年|丁偉明:牢記初心使命 賡續薪火相傳
致敬百年華誕 筑夢再次起航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謳歌社會主義新時代,展現機床工具行業精神風貌,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傳媒部面向機床工具行業企業及廣大干部職工征集了“慶祝建黨100周年作品素材”。行業企業及干部職工積極行動起來,加工制作了工藝品,錄制了短視頻,拍攝了照片,撰寫了征文及書法作品,以多種形式共同慶祝黨的百年華誕。
牢記初心使命 賡續薪火相傳
致敬百年華誕 筑夢再次起航
卷首語: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一百年來,黨帶領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碩果累累、功勛卓著。而有著80余年歷史的大連機床,在發展的過程中,經歷過欣欣向榮、舉足輕重的歷史時期,也有過步履維艱、彷徨不前的困難時刻,而今在新的歷史機遇下,大連機床心系機床行業興衰,發揚黨的革命精神和優良作風,正在堅定不移地走在扭虧脫困和高質量發展的路上,為百年華誕獻禮。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目前,一些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精神不振、擔當勁頭不夠。開展主題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發揚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團結帶領人民把黨的十九大繪就的宏偉藍圖一步一步變為美好現實。”當前,隨著所面臨的發展和挑戰變得更加嚴峻復雜,中國機床行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同樣,大連機床也站在全新的歷史起點,肩負使命、承載重任,我們作為從業者,精神怎么樣,勁頭怎么樣,能否發揚優良傳統和作風,將成為行業突破瓶頸、做大做強,企業扭虧脫困、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條件。
革命精神、優良傳統作風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道德品格、工作作風、精神風貌的綜合體現,它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80余年的發展道路,賦予了大連機床深厚的歷史傳承與積淀,而歷史中出現的一個個奮斗楷模,則像一盞盞明燈指引企業前行的道路。
一、歷史篇:榜樣力量、楷模精神、薪火相傳
大連機床歷史上出現過許許多多艱苦奮斗的模范,比如王兆達、龔飛昆,他們是大連機床的寶貴財富,他們的精神源遠流長,鼓舞著一代又一代大連機床人。
王兆達,1946年3月參加工作。1948年,他由大連振興鐵工廠轉入大連機床廠前身廣和機械廠,擔任車工組組長。他帶領小組工友在生產實踐中探索出許多豐富的經驗,創造出許多新紀錄。他所在的小組在大連最早開展了思想、技術、生活互助活動。1949年,王兆達被評為旅大市(1949年大連與旅順合稱為旅大市)三等勞動模范。在創新紀錄運動中,他被評為大連市特等勞動模范。1949年5月,王兆達加入中國共產黨。50年代初期,工廠推廣蘇聯高速切削工作法。王兆達為了使全組人員盡快掌握新技術,到每一個組員的工作崗位上進行指導,耐心細致地講解,手把手地教。在王兆達的指導下,小組成員人人都在很短的時間里掌握了高速切削工作法,產品質量平均提高了3倍多。車削機床主軸,過去需10個小時,他們只用1個小時。1956年,王兆達出席了全國工農兵勞動模范大會,并曾先后兩次參加國慶觀禮,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龔飛昆同志1941年3月12日出生在上海市崇明縣,1964年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制造專業,1968年分配到大連機床廠從事機床設計工作,因積勞成疾,英年早逝。但在他短短48年的人生道路上,譜寫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忠誠和對事業孜孜以求的輝煌篇章。1984年4月24日,由龔飛昆設計的被稱為中國“機床之王”的雙可換加工中心在西安黃河機械廠通過國家級鑒定。與會專家認定,這臺由大連機床廠1977年研制成功的產品,達到了七十年代中期國際水平。而當年設計這臺加工中心時,龔飛昆還只有33歲。龔飛昆懷著振興我國機床工業的雄心壯志,主管或參與設計了一批數控機床、加工中心、組合機床。其中THK6380自動換刀數控鏜銑床、DSU002深孔鉆組合機床、TH6263組合式加工中心等,分別獲得了省重大科技成果獎、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機械工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和大連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他撰寫的《機床空間誤差及補償》論文,以其在機械理論上的獨到見解,被國家機械工程學會第三屆年會評為A類論文。龔飛昆同志曾三次出國,先后去過美國、加拿大、意大利、英國等發達國家進行技術考察和技術引進。他的外匯補助全都買了技術資料和設計工作需要的工具,他覺得這些東西比個人的生活用品更有價值。
二、當代篇: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并強調: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尤其是對于工匠精神,習總書記指出:“無論從事什么勞動,都要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在工廠車間,就要弘揚‘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個零部件,生產優質的產品”。
《禮記?中庸》說: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意思是,別人一遍能做到的,我做一百遍;別人十遍能做到的,我做一千遍。果真能這樣做,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變得聰明,即使是柔弱的人也一定變得堅強。如今,這些濃縮成了大連機床所強調的艱苦奮斗精神,即:重復、堅持、優化、深耕。
2021年4月30日,國資委在京召開中央企業黨建帶團建工作會暨五四表彰大會。大連機床員工段廣游榮獲“中央企業青年崗位能手”稱號,這也是大連機床奮斗精神的傳承與體現。段廣游,現任通用技術集團大連機床有限責任公司數控機床編程與調試工。多年來,他一直追求創新和精品,曾多次對數控加工領域進行技術改進創新,以最終提高生產效率及零件質量。他通過把數控機床床鞍的加工改在柔性智能生產線上進行,將原來的多工序加工變為集中工序加工,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產品質量。通過改進加工中心新型減震式圓形加工胎具,使繁瑣工作過程一目了然,節省工件裝夾時間約40%,提高加工效率50%,每年為企業節約成本約105萬元。自2018年創建了段廣游大師工作室以來,已為企業培養數控編程和調試方面的技能人才20余人。2019年,段廣游對參加遼寧省職工職業技能大賽與大連市“工匠杯”的參賽選手進行技術指導和教練工作,使參賽選手分別取得了遼寧省銑工賽項第八名、第九名,大連市數控加工中心第五名的好成績。他還被聘為遼寧輕工學院、沈陽職業技術學院等校的特聘專家,多次參與省、市職業技能競賽命題和承擔裁判員工作。
三、展望篇:十年一劍、初心不改、方得始終
過去的80余年,大連機床歷經沉浮、墨寫興衰。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企業發展得好壞干部是主要原因之一。怎么做一個稱職的干部?首先要理解干部這兩個字。“干”: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干需要技巧和能力,需要充滿整個過程的激情和專注,否則很難收獲一個“干”得好的結果。“干”的兩橫,可以代表天地,可以代表兩個部門,可以代表上下兩個工序、兩個人,可以代表公司和供應商,公司和客戶。“干”的靈魂是一豎:她是連接天地的彩虹,使得天塹變通途。她是連接產品與市場的紐帶,使得企業一橋飛架南北。這一豎是卑微的,立于土中;也是偉大的,直達天際。她如文天祥的《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部”:由“立”、“口”、“耳”組成,“立”是效率,是立即行動。馬克思說過:一步行動勝過一打綱領。“口”是要準確地匯報、傳達、表述、要求,是言出必踐。“耳”是要善于傾聽不同意見,兼聽則明,形成一個學習、吸收的過程。
對于大連機床未來的發展,借用 1917年夏周恩來東渡日本求學前揮毫寫下的:“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展望發展的使命與初心。“大江歌罷掉頭東”表明大連機床跟黨走,完成使命擔當的決心。“邃密群科濟世窮”意味深入研究各部門、各環節的工作,才能找到解決大連機床高質量發展的辦法。“面壁十年圖破壁”代表通用技術集團提出十年磨一劍,必須參透機床工業的本質,才能服務國家戰略,才能解決“卡脖子”的問題,才能服務整體國民經濟的建設需求。“難酬蹈海亦英雄”則體現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
九萬里風鵬正舉,新征程砥礪前行,中國共產黨即將迎來百歲華誕,立志于千秋偉業,百年正是風華正茂,大連機床將不辱使命、再次起航,奮進新時代、踏上新征程,用激情活力回答新時代中國機床發展的新命題。
(作者:丁偉明 大連機床總經理 責編: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