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動態】觀興替 思進退 駐華外企新春話市場
【外企動態】
觀興替 思進退 駐華外企新春話市場
楊青 張芳麗
1月15日,農歷三九的北京,寒氣逼人,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每年例行的境外企業及組織駐華機構代表聯誼會如期舉行。來自30多家境外企業和相關機構的50多位代表出席了會議,機床協會常設機構領導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惠仁、執行副理事長王黎明和毛予鋒出席會議,機床協會相關部門代表參加了會議。
會上,陳惠仁代表機床協會介紹了中國機床工具行業總體情況,以大量詳實的數據和圖表闡述了機床工具市場需求變化情況和行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了中國機床工具制造業的景氣狀態和變化趨勢。他指出,2015年的市場演變進一步強化了“需求總量明顯減少,需求結構加速升級”的基本特征,而需求結構升級的主要方向為:自動化成套、客戶化訂制、普遍的換擋升級。陳惠仁對2016年機床市場的基本估計是:“向好前景可期,轉型壓力加大”。同時介紹了宏觀需求出現的新亮點,其中包括:走出去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西部鐵路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會首先帶動高鐵、電力裝備的市場復蘇;受去年10月份需求端政策拉動,汽車產銷量明顯回升,其中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可能扼制服務于汽車領域機床訂單的快速下滑;國務院近期提出的2020年前對燃煤機組全面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也將帶動相關領域裝備需求的增長。
外企代表普遍認同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對市場需求的分析和判斷。美國AMT(駐北京)首代李星斌,介紹了該協會長期跟蹤貨幣供應量和工業增加值與機床消費量的關系,預測2016年機床消費量將下降10%左右。約一半參會外企表示2015年的經營出現了下滑,下滑比例大多在8-15%之間。格勞博公司的任宏志總經理說,該公司產品主要針對汽車動力總成的加工,前幾年經營較平穩,中國區業務占整個公司業務量的45-50%,但2015年沒有達到該目標,業績有所下滑。日本天田公司的嚴禮民副總經理及西班牙發格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的陳曉光副總經理也都從各自所在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佐證了2015年機床市場變化軌跡和特征。天田中國2015年的營業額下降約15%,2016年將致力于去庫存,已將相關目標下調。去年發格在中國的業績下降了10%多,其中金切領域下降較多,成型機床方面有小幅增長。THK高級經理良邊淳也表示,該公司2015年的營業額較2014年下降了8%,其中銷售額下降了12%,2016年的目標是與2015年持平。
布局來年各甘苦
面對變局,外資在華企業也都各自調整應變。山崎馬扎克、DMG MORI、瑞士百超等幾家公司情況較好,沒有出現大幅下滑的情況。發那科則表現不俗,仍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北京發那科總經理景喜瑞表示,公司運營增長的主要因素來自新能源汽車的強勁增長和以手機制造為代表的3C領域的較好表現。他預估2016年的市場情況較之2015年不會有太大變數,但產品結構仍需調整,他們在2015年就開始嘗試變革,延伸了產品價值鏈,過去主要產品領域在汽車動力總成,現在要加強服務力度,努力為用戶提供成套解決方案,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基礎。
DMG MORI中國的銷售總經理(北區)蘭力談到,已深感2016年增長壓力,該公司提前擬定了應對措施,尋找細分市場的機遇,包括進入職業教育市場,專門成立了針對性的銷售機構;以及為相關用戶提供自動化組線,并分地區進行用戶培訓。山崎馬扎克中國營業部副部長梁博認為,2016年的市場仍不容樂觀,需求的兩極化趨勢非常明顯,中國也不例外,相比之下高端需求仍然較旺盛,汽車仍是馬扎克的主要市場,需認真努力經營。美國赫克中國總經理姚雪表示,該公司正在進行針對性轉型,著力于自動化等方面的嘗試,寄望于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瑞士百超的市場經理孫英麗表示,盡管目前困難不小,但仍希望通過調整創新在2016年實現10%的增長。
后續發展有建議
交流中,外企代表們也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見和建議。海德漢中國首席執行官賈江揚介紹說,外企有個共同特點,就是對于產品的研發投入相對穩定和持續,不管經濟狀況如何都不會輕易減少相關投入。同時外企大多有較好的人才儲備能力和培育機制,因此好的人才穩定性相對較高。在整體運營方面,賈總建議境內企業應注重長遠規劃,盡早放眼國際市場,進行謀篇布局。
外企代表對境內民企的發展表示贊賞。賈江揚表示,近幾年看到很多民營企業進行了諸多嘗試和努力,應是十分有益的。梁博也表示,民營企業的潛力較大,不可小覷。
發格中國的陳曉光談到國內機床企業在制造工藝方面的隱憂,作為常用于自動化組線的光柵等部件的高端配套商,他們確有切膚之痛:有些國內企業的床子購買了光柵,也進行了培訓,但幾年后仍不能正常使用,甚至最終屏蔽掉該功能?,F在市場差了,壓縮成本,就減掉了光柵。這么浮躁怎能造出好的機床產品呢。
西門子中國公司(機床)的許政順總經理也對國內機床市場環境提出中肯意見。一是需求一旦蕭條,許多國內企業就忙著降成本,而外企則更關注技術進步,這種不同讓人擔憂;二是由于進入門檻太低,造成非理性的價格戰,令守規矩、做研發的企業步履艱難;三是對數字化的理解混亂,包括對工業4.0的理解,以及在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時,有些地方走偏了,我們的主要任務還是要把數控機床造好。
更多詳情請關注《中國機床工具》報和機床協會官網www.fzjl-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