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我國汽車產銷大幅下降“新冠”疫情造成5個影響
1月我國汽車產銷大幅下降“新冠”疫情造成5個影響
從2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會”)召開的信息發布會了解到,中汽協會重點企業集團統計數據顯示,1月我國汽車產銷降幅明顯,乘用車、商用車、新能源汽車產銷均呈不同程度下降。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各行各業的影響仍在持續,經歷了2019年市場持續下滑、正待深度調整的我國汽車行業,又被這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節奏,短期內將受到巨大沖擊。從長期來看,疫情的“蝴蝶效應”會逐步顯現,或將影響未來全球汽車產業格局。
汽車行業運行基本情況
具體來看,2020年1月,我國乘用車產銷預計分別完成144.4萬輛和161.4萬輛,環比分別下降33.9%和27.1%,同比分別下降27.6%和20.2%,降幅大于汽車總體。1月,我國商用車產銷預計分別完成34.1萬輛和32.6萬輛,環比分別下降31.4%和26.7%,同比分別下降7.8%和5.7%。新能源汽車產銷預計分別完成4.0萬輛和4.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55.4%和54.4%。
疫情使汽車行業雪上加霜
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1月下旬起日趨嚴峻,疫情導致的汽車供應鏈問題、市場問題、零部件中小企業資金壓力問題等,對本就下行壓力較大的汽車行業無疑是“雪上加霜”。
疫情嚴重的湖北地區,年度汽車產量約占全國的8-9%,比較嚴重的廣東、浙江也是我國汽車工業大省。除了直接影響當地整車企業的產銷量以外,以上三個地區的零部件配套企業眾多,即使其他地區具備開工條件,但由于整車廠全國配套,產業鏈長,一個部件供應不上就會影響整個工廠生產進程,因此短期內零部件供應將會制約整車的生產節奏。
疫情爆發后,中汽協會針對行業企業開展了調研,根據受訪的300多家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反饋的信息綜合分析表明,本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短期影響大于2003年的非典,對于本來處于調整期的汽車行業影響更大。但伴隨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一系列恢復經濟、穩定市場預期、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有望盡快得到有效防控,行業企業堅信疫情給經濟帶來的沖擊是短期的,不會改變長期穩定發展的態勢,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面還將保持,這對汽車行業發展極其重要。
疫情給汽車行業造成5個影響
(1)購車需求和消費能力短期內明顯下降
疫情爆發以來,全社會加強了對疫情的防控措施和手段,消費者居家自我隔離。這極大減少了消費者短期內的購車行為,嚴重影響了汽車銷售。同時,疫情對部分行業的運行影響較大,如交通運輸、餐飲、旅游、商場、影視等行業,將直接影響這些行業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的運行及降低相關從業人員的收入,從而影響一至三線城市的換購需求,以及四線以下城市和鄉鎮等農村的首購車需求。另外,自2018年以來,中低收入人群受到了多重沖擊,在底層消費能力未恢復的情況下再次遭遇疫情,使得該群體收入情況更加惡化,消費能力進一步削弱,短期內汽車總體消費需求進一步降低。
(2)企業生產進度受阻
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均出臺了延遲復工的通知。據中汽協會調查統計,延遲復工導致企業較往年平均少開工7-11天(湖北地區更久),多數地區還要求人員返回工作地后居家觀察,進一步推遲復工節奏,造成企業生產力不足,影響產品制造。各整車企業外地員工返工隔離,造成一定比例的一線人員缺口,開工率不足將增加產業各級生產環節供應不足的風險。同時,人員防護物資不足也難以支撐企業生產復工需求。很多省市區域及鄉鎮道路已出臺限行嚴檢、實施高速嚴查等措施,影響整車、零部件運輸,進一步加劇了企業生產問題。特別對于近期負責加急生產負壓救護車的企業而言,任何環節的阻礙都將影響整車生產,進而造成訂單交付的延遲。
按照企業少開工10天計算,以及復工后人員、產業鏈供應短期無法滿足生產需要,預計將影響汽車產量超過百萬輛。如果停工時間進一步延長,對2月份產量影響將進一步擴大。同時,由于相關影響遲滯了國內乃至全球產業鏈的生產運營,還將引起國外汽車企業今后為規避區域突發事件造成的供應鏈風險,而調整生產布局。
(3)企業出口困難增加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宣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基于此,一些國家和企業已經以防止疫情擴散為由,拒絕接受已經訂購的貨物,對原有的訂單也做出了撤銷決定。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超過60個國家發布了對我國的入境管制措施,這也造成我國汽車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受到阻礙,加大汽車及零部件出口的難度。同時,由于不能及時復工導致的供應鏈緊張,造成出口訂單延遲交付,給企業后續的訂單簽訂造成了負面影響。
(4)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隱患加大
受復工延遲的影響,汽車企業的生產和營業停擺,收入和現金流中斷,但是房租、工資、利息等費用仍需支付,極大考驗企業的資金實力。根據中汽協會對行業企業的調查結果,零部件企業受的影響更大。同時,經營中斷可能導致訂單合同違約,加劇資金周轉困難,部分體量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主要以零部件企業為主)將面臨破產倒閉的困境。
(5)企業應對標準法規的難度大幅加劇
此前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國六排放標準及交通運輸部發布的營運貨車安全技術標準等將陸續實施,但受本次疫情的負面影響,企業難以在相關標準實施之日前消化現有庫存(產品、零部件)。同時,檢測機構、試驗場復工時間一再延后,也延長了企業產品認證周期,進而延緩產品上市時間,結合企業開工效率不高,最終可能導致部分企業在標準實施后無法按計劃銷售新產品。
全年汽車市場不容樂觀
對于全年汽車市場形勢,中汽協會表示,目前階段疫情還在持續,汽車和零部件企業的復工也剛剛開始,還面臨人員緊缺、防疫護設施缺乏、工作現場防疫監控工作量大、零部件供應鏈體系未正常恢復等問題的困擾,特別是目前疫情防控處于最關鍵時期,消費者信心還沒有恢復,購車需求也處于抑制狀態。從目前掌握的信息來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將對汽車行業一季度的運行影響巨大,行業產銷量將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疫情結束后,抑制的消費需求會在短期內得到釋放,汽車市場將會迎來一波短暫的消費高峰,全年將呈現前低后高的走勢,但全年汽車市場發展形勢仍不容樂觀。
近期各地政府相繼快速出臺的經濟保障政策將有效為企業減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走出困境,推動各行業逐漸好轉。從已有信息來看,汽車行業企業均在盡力推進復工復產工作。從長期發展來看,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可能加速產業格局的優化調整,優勢企業或將獲得更多的市場資源,進而對優勢企業做大做強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未來,機床工具企業需密切關注疫情變化,跟蹤分析和判斷疫情對汽車行業的影響,關注汽車生產企業、特別是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生產變化情況,及時調整策略,充分滿足用戶行業的各項需求。
資料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