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動態 |“央企領投金屬3D打印廠商”等
【3D動態】
“央企領投金屬3D打印廠商”等
1. 央企領投金屬3D打印廠商倍豐智能
2024年7月22日,中建材聯合投資有限公司與蘇州倍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舉行戰略投資簽約儀式,倍豐智能此次B+輪預融資數億元,由中聯投資領投,預計獲得來自央企戰投平臺及其他產業投資平臺等的支持,旨在增強其在金屬3D打印領域的市場競爭力,助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資料顯示,蘇州倍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創新技術持續推動金屬3D打印業務發展,涵蓋金屬3D打印原材料粉末、小型到超大型金屬3D打印機、金屬粉末前后處理設備和金屬3D打印先進工藝研發和構件打印服務等。倍豐智能創始人吳鑫華教授,是澳大利亞技術及工程院院士,30年致力于金屬材料科學和增材制造。公司擁有金屬3D打印全產業鏈解決方案,提供成熟及新型的金屬原材料,制造從小型到超大型的金屬打印裝備及粉末前后處理的輔機系列,面向航空航天、地面燃機、核電能源、汽車等行業研發打印業務。
2. 精工科技入局3D打印,領投協同高科PreA輪融資
2024年7月22日,深圳協同創新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浙江精工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舉行了投資合作簽約儀式,協同高科獲得精工科技領投的PreA輪融資,標志著雙方在碳纖維復合材料及高端制造領域的深度合作正式啟動,將共同推動碳纖維及3D打印技術發展。
資料顯示,協同高科成立于2019年,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通過連續纖維、金屬、陶瓷等多種3D打印的裝備、材料、工藝技術研發,形成增材制造完備產品鏈條,已累計完成20多項典型技術突破和產業拓展,形成50多項關鍵或共性技術突破,累計獲得知識產權100多項。
3. 同濟大學3D打印翼展2.1米無人機試飛成功
2024年7月,同濟大學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先進復合材料設計與制造團隊、飛行器設計與制造團隊聯合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追風工作室,應用連續碳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3D打印技術制造的全碳纖維復合材料3D打印驗證機試飛成功,飛行平穩。該驗證機采用鴨式后掠翼布局,翼展達2.1m,起飛重量僅1400g。
碳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是當前國內外飛機結構件的主要用材,具有輕質、高比強度和比剛度的特點。在飛行試驗中,該驗證機在機動性、耐用性、響應速度、飛行安全性和飛行穩定性等飛行性能方面均表現出色,充分顯示了該技術在無人機制造領域的優勢和潛力。該驗證機的成功試飛,展示了同濟大學在碳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3D打印技術方面的創新能力,也為未來輕量化無人機的設計和制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4. 美國研制3D打印高超音速發動機
增材制造技術在高超音速噴氣發動機的研發和生產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近期,美國佛羅里達州全數字航空部件制造商Sintavia獲得了美國國防部(DoD)的合同,開發3D打印的高超音速推進部件,該合同是“吸氣式高超音速增材制造成熟度提升”項目(簡稱 GAMMA-H)的一部分。合同預計持續到2025年。
此外,Aerojet Rocketdyne(洛克達因航太控股公司)最近獲得了美國國防部2200萬美元的合同,用于3D打印高超音速推進系統原型。該公司于2024年5月宣布,預計原型交付需要36個月。該公司將通過整合超燃沖壓發動機制造過程的必要步驟來簡化生產工作流程。該公司負責人認為,這將創造一個更安全、更高效的供應鏈,從而實現進度和成本改進。
5. 鉑力特推出全新綠激光技術方案
日前,西安鉑力特增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全新綠激光技術方案,解決了傳統紅外光設備打印銅及銅合金致密度不高、打印效率較低的問題,不斷提高銅及銅合金制件的打印質量。
銅及銅合金因其高導電和高導熱性,在工業中被廣泛應用,通過SLM技術可以更好地滿足各領域對復雜結構零件的需求。然而,銅材料的高反射率和高導熱性會使得3D打印的零件出現致密度及電導率低的問題。
在常溫條件下,銅材料對1064nm波段的激光吸收率只有不到5%,而對532nm的綠光吸收率可以達到40%。但目前工業界使用最多的是1064nm波段的近紅外激光器,在銅金屬打印的過程中,會出現效率低、氣泡、飛濺等問題。不僅如此,被反射的紅外激光束能量還會對設備核心光學元器件造成極大的損害。銅的高導熱性使熔體熱量迅速傳到周圍粉末,導致很難形成平整規則的熔道,隨著打印的進行,底層的已凝固部分還可能發生重熔,加重了不穩定情況的發生。
鉑力特研發的BLT綠激光技術方案具有高吸收率、高熔池穩定性、少反射和飛濺、高零件性能等優勢,未來將有效助益醫療、電子電氣、航空航天高端設計等領域的發展。
(素材來源:網絡公開信息 摘編整理:張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