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信息5則 | 來自大連光洋、鉑力特、重慶機床、合鍛智能、紐威數控等
【企業信息5則】
來自大連光洋、鉑力特、重慶機床、
合鍛智能、紐威數控等
1. 重慶機床集團簽下大額自動線項目訂單
近日,重慶機床集團復合機床事業部與某重點客戶成功簽訂近兩千萬元自動線項目訂單。該項目主要是以單機搭配自動化上下料桁架,針對客戶指定規格工件的車床上下料進行設計,從而實現自動化上下料作業。該自動化單元將有效避免人為失誤產生的質量問題,進一步提高產品的穩定性、可靠性,助力客戶打造優質品牌。
面對生產周期短、技術難度大等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考驗,復合機床事業部上下一心、錨定目標,主動出擊、迎難而上,確保三個月按期保質交付產品。同時,他們將以此項目為動力,加快數控機床產業化及其自動化生產線研發的步伐,持續為客戶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近年來,復合機床事業部不斷用高新技術提升數控產品性能及質量,主要產品由數控車床向車磨復合、車削中心、立式加工中心、臥式滾齒機、自動化產線與智能裝備、摩擦焊設備等發展,著力進行產品創新和穩定性提升,不斷拓展細分市場,持續為用戶提供滿意產品。
2. 合鍛智能牽頭編制的壓力機安全標準正式發布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2023第2號公告,由合肥合鍛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制定的《機床安全 壓力機第3部分:液壓機安全要求》(GB/T42596.3-2023)國家標準正式發布,并將于2023年12月1日實施。
該標準由合鍛智能牽頭,聯合國內13家壓力機裝備企業起草制定。標準規定了冷金屬或部分冷金屬的冷加工用的液壓機設計、制造和供應商應采取的安全技術要求和措施。范圍包括從小型工件的單個操作者操作的小型高速機床到生產大型復雜工件的多個操作者操作的大型慢速機床,屬于C類標準。截至目前,合鍛智能主持或參與制定發布實施的國家標準已達8項,行業標準33項。
3. 紐威數控順利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AAA級評定”
2022年紐威數控啟動了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工作,按照《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要求》及《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新型能力分級要求》,完成了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文件編制與修訂、運行、內部審核、管理評審等工作。2023年5月,經專家審核組的現場審核及國家兩化融合評定委員會評定,公司順利通過了兩化融合管理體系AAA級評定。
本次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認證通過,標志著公司傳統業務的數字化轉型發展獲得國家級認證。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工作加快了公司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步伐;紐威數控將以此為契機,將兩化融合作為發展戰略,繼續深入開展相關建設工作,打造兩化融合新格局,助力公司高端裝備制造再上新臺階。
4. 鉑力特BLT-S615 金屬3D打印設備正式發布
2023年6月19日,西安鉑力特增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BLT-S615 金屬3D打印設備正式發布。BLT-S615是鉑力特針對增材制造用戶不斷變化的生產需求,在BLT-S600長時間使用驗證的基礎上進行擴展和系統更新而推出的適用于大尺寸零件批量生產的新增材制造設備。
BLT-S615設備可選擇四激光器或六激光器配置,成形尺寸采用平臺化方案,擁有兩種可選配置,分別是600mm×600mm×1500mm和650mm×650mm×1300mm,設備Z軸成形高度提高至1.5m,滿足不同領域用戶大尺寸零件批量生產需求。設備整機高度可控,滿足大部分用戶廠房安裝條件。
據介紹,該設備在生產效率提升的同時,兼顧打印質量。搭載BLT-BP軟件,BLT-S615可實現多光分區優化,針對不同的零件結構和擺放方式,可細化分區,擁有更大的工藝自由度。
該機通過全方位保障,實現大尺寸零件批量化生產:粉末循環系統,保障連續生產;清粉效率高,設備生產間隔短;粉末安全處理,批量生產無憂;產線管理軟件,面向大規模智能制造。
5. “大連光洋發展高檔數控機床是一個典型的自立自強型工業創新案例”
近日,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微信公眾號發表一篇關于大連光洋的研究報告,報告題目為“自立自強型工業創新:大連光洋發展高檔數控機床的演化研究”,作者是華中師范大學中國工業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工業文化研究》主編、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特邀研究員嚴鵬老師,文章轉自《演化與創新經濟學評論》2023年第1期。
報告摘要寫到:后發展大國出于戰略需要追求科技自立自強的目標,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這使得自立自強型工業創新成為演化經濟學研究的課題。大連光洋發展高檔數控機床是一個典型的自立自強型工業創新案例。大連光洋是中國機床行業的新進入者,但迅速構筑了從數控系統到機床整機的全產業鏈模式,這種模式是由企業家精神和市場結構共同塑造的演化路徑,在知識流動受限的情境下成為一種自立自強型工業創新。在國家重大專項牽線下,大連光洋和關鍵用戶形成了良性互動關系,用戶反饋的知識促進了其工業創新。
報告的關鍵詞是:工業創新;科技自立自強;自主可控;工業文化;大連光洋。
報告分為5個主要部分:(1)知識流動受限:自立自強型創新成立的邏輯;(2)構筑全產業鏈:大連光洋進入機床行業的動機與演化;(3)塑造技術文化:大連光洋創造力的形成與演化;(4)用戶反饋知識:大連光洋創新活動實現良性循環;(5)結論。
報告在“結論”部分指出,中國民營企業大連光洋發展高檔數控機床的演化史,是一個自立自強型工業創新的成功案例。從該案例出發,能得到的關于自立自強型工業創新的一般啟示如下:以自立自強應對受限狀態;以縱向一體化促進知識流動;以工業文化提升組織創造力;構建生產商與用戶的協同演化機制。
(素材來源:相關企業或機構公開信息 摘編整理:張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