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論壇|匯專科技:深化產學研協作 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
人才論壇|匯專科技:深化產學研協作
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
【編者按】企業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當前,我國傳統制造業正在朝著高端制造業轉型升級,人才的重要性正日益凸顯。
人才培養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企業自身和全社會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為營造更好的人才成長環境,進一步加快行業轉型升級步伐,近期協會傳媒部圍繞著“人才培養”這一話題開展了書面論壇征稿活動,得到行業企業的積極響應。現將部分來稿陸續發表,希望這些企業的相關做法與經驗,能給積極轉型中的廣大行業企業提供有助于健康發展的參考借鑒。
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逐步實施,傳統制造業正在朝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方向轉型升級,精密加工對高端人才的需求急劇增長。匯專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堅持創新發展戰略,注重資源整合,依托高校的科研、技術和人才優勢,深化產學研協作,注重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不斷推動技術和產品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建立健全協作長效機制。從2010年開始,匯專與廣東工業大學等高校開展發展戰略、產品規劃及研發等領域的合作,邁出了產學研合作的第一步。2017年簽署產學研長期合作協議,明確合作方向與機制,成為合作指南。成立董事長親自掛帥的推進產學研合作辦公室,打造對接產學研合作的窗口。2017年匯專與廣工聯合掛牌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廣東省超硬精密工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全面開展超硬刀具合作,搭建產學研合作的高層次平臺。依托該平臺,雙方協同研發出適于3C領域產品加工的PCD、PCBN超硬高光輪廓刀等超硬刀具產品,掌握超硬刀具刃口成型的金剛石磨削、激光加工和電蝕加工等核心技術,獲得授權專利23項。
二是協同研發新技術新產品。匯專成立以高校專家教授為核心的企業戰略專家咨詢委員會,打造企業高水平發展的智囊團。與廣東工業大學協同研發清潔切削解決方案,研發出系列外冷型微量潤滑(MQL)系統、內冷型微量潤滑系統、油水復合微量潤滑系統以及超臨界CO2低溫冷卻系統,已申請國際PCT專利1項,國家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20余項。先后與廣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山東大學、中南大學等高校以及中科院西光所、廣東省新材料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合作,共同承擔“高效高精高強度機械加工涂層刀具開發與產業化”、“清潔切削關鍵共性技術”、“超快激光七軸五聯動精密加工刀具裝備研發與應用”、“超硬材料及其在典型工程中的應用研究”等10余項國家、省重點研發專項研究。
三是協同推動高端技術成果轉化。針對5G時代硬脆性材料加工難點,充分利用高校資源,共同推動超聲加工技術從理論向大規模應用的成果轉化,并率先實現超聲刀柄的大規模生產。特別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依托超聲加工技術積累,快速升級并大規模量產智能數控超聲焊接系統,適用于口罩及醫用防護服等產品的焊接,被廣東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明確納入全省抗疫物資生產重點保障企業,為抗疫做出了積極貢獻,并被評為“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物資保障工作重要貢獻企業”。與廣東工業大學等單位共同開展的《高質高效醫療防護制品制造關鍵技術與裝備及產業化應用》項目榮獲2020年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在深化產學研合作過程中,匯專始終將培養高素質人才隊伍貫穿始終。注重高位嫁接,依托合作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教授開展學術講座和技術理論培訓,近年來先后有近百名專家教授到匯專參觀指導、授課交流,快速提升了匯專技術人員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水平。暢通人才雙向培養渠道,匯專推薦公司高學歷人才到高校擔任校外碩士生導師,先后選派200余人次技術研發骨干到高校學習。深度的產學研協作,不斷吸引著高校眾多優秀畢業生加入匯專工作,為匯專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
展望未來,匯專將堅定不移地深化產學研合作,更加注重成果研究與工程技術轉化,更加注重培養高素質人才隊伍,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助力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
展會基本信息:
名稱:第十二屆中國數控機床展覽會(CCMT2022)
展期:2022年4月11-15日
地點:上海浦東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
主辦: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
承辦: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
上海市國際展覽有限公司
(供稿:匯專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責編:李華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