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報道十| 沈機集團:嚴昊明勞模創新工作室
【系列報道十】
沈機集團:嚴昊明勞模創新工作室
一、設立背景
嚴昊明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5月,是沈陽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沈機集團”)根據業務特點及技術優勢創建的創新型勞模工作室。旨在弘揚“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依托勞模業務專長和技術優勢開展攻關,通過“傳幫帶”系列活動放大勞模的先鋒模范作用。
創新工作室位于沈機集團細河廠區,占地面積79平方米。配備高性能圖形工作站、辦公電腦、投影儀、數控系統教學樣機及各類教學圖書及技術資料300余冊,用于創新工作室課題攻關及教學培訓。
二、領銜人簡介
嚴昊明,男,1969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組組長,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評審與驗收專家。沈陽市杰出人才、遼寧省第三批百千萬人才工程千人層次人選、遼寧省第四批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人選。先后主持多種重大型數控裝備研發工作,包括S2-237磁懸浮軌道梁專用數控機床、國家863計劃課題航空大型結構件五軸聯動加工技術與裝備、高校合作項目面向飛機自動裝配的410工程精加工機床等。
創新工作室成立至今,先后主持FBC260r大型落地式鏜銑加工中心、GMC40120WGRS大型動梁動柱龍門式加工中心、GMC45620u大型龍門移動式五軸加工中心等10余項重大型裝備研發工作。
申請并獲批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發表高品質論文5篇。
三、工作業績
工作室成立以來,積極開展技術攻關,技能培訓、業務交流、導師帶徒等創新活動;引導廣大員工以典型為榜樣,扎實工作,創先爭優;著力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員工,推動企業發展,增強核心競爭力。
1、技術攻關
積極開展產品研發及技術攻關工作,至今共完成國家科技重大專項6項,在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項;完成19項重大型產品設計與研發工作,25項技術創新及攻關項目。其中,FBC260r大型落地式鏜銑加工中心獲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遼寧省科技進步三等獎;GMC45620u大型龍門移動式五軸加工中心獲遼寧省職工創新大賽二等獎;GMC RL/RS系列高效型龍門加工中心至今累計銷售量已超過250臺,銷售額超過7億元。開展合理化建議征集活動,幾年來共征集合理化建議308項,完成改進264項,共計節省成本千余萬元。
2、技能培訓
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交流活動,內容涵蓋機械設計、加工裝配工藝、液壓、電氣、冷熱工藝、板焊設計等多方面專業知識。一方面幫助年輕員工快速成長,盡快適應工作;另一方面提高技術部員工綜合素質,實現“門門通,一門精”,使他們成為各部門生產工作中不可缺失的人才,共幫助70余名員工晉升技術職稱。
3、導師帶徒
實現師徒結對24對,師傅認真傳授絕活技藝,徒弟虛心請教、認真學習、勤奮練習,共培養相關技術能手和技術骨干24人,使技術絕活得到傳承。為企業的技術存續和可持續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四、榮譽獎勵
2015年成立以來,工作室獲得的主要獎項有: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人,遼寧省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2人,沈陽市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3人,沈陽市科技進步一等獎7項。申請并獲批發明專利14項,實用新型專利14項,受理專利3項。
2017、2018年,嚴昊明勞模創新工作室分別獲評沈陽市勞模創新工作室和遼寧省勞模創新工作室。
2020年,嚴昊明勞模創新工作室獲評全國機械冶金建材行業示范性創新工作室。
每一次重大的技術變革都源于無數次微不足道的小改進,只要做一個有心人,不回避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用心尋找解決辦法,創新就在身邊。
【后記】隨著機床行業轉型升級的日漸深入以及制造業整體提升的趨勢日趨明顯,機床工具行業多層次、復合化、全方位的人才需求缺口不斷加大,人才問題的緊迫性與重要性更加凸顯。目前,全行業都在關注各類人才選拔、培養問題,特別是對于一線技能人才更是求賢若渴,各企業都在努力實踐和探討行之有效的思路和做法。令人欣慰的是,我們行業已經有很多企業建立了技能大師工作室,開展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在技能人才培養、技藝傳承和企業整體提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更好地宣傳企業技能或技師工作室,為更多企業提供參考和借鑒,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傳媒部通過各專業分會收集了相關素材,整理成系列報道,通過協會主辦的媒體(微信公眾號、網站、報紙、雜志等)及行業媒體進行宣傳推廣。
(供稿:沈陽機床集團 責編:張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