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數控:正在努力加載中……
華中數控:正在努力加載中……
今年春天,國內主流媒體對華中8型的報道用了“橫空出世”一詞,可見業內外對國產數控系統十分關切。其實對于華中8型的描述,也許用“厚積薄發”來得更確切些,因為早在幾年前就橫空出世了。但為了橫空出世那一瞬的榮耀,曾經有多少人經歷了漫漫跋涉和默默付出,以及無數次失敗和歸零重來,才一步一步積微成著、破土而出。
事非親歷不知難
華中數控公司的成立,要從30年前的1988年說起。這一年,在華中理工大學的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跨學科的數控工程中心成立了。時任華中理工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的周濟,長期致力于機械設計與數控技術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持研制了華中Ⅰ型數控系統。
1994年,在數控工程中心基礎上組建了華中數控公司,開始將科研成果推向市場。1999年,成為科技部批準的國家數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3年,國家數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評估為“優秀”,2006年納入滾動支持目錄。2008年,獲批中國首批創新型企業稱號;中國機床數控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單位;中國數控系統現場總線技術標準聯盟秘書長單位。2010年,獲得國家重大專項8項課題。2011年,在創業板成功上市。……華中數控董事長陳吉紅用一張PPT就概況了的企業簡史,讓人讀出了更多的內容。
作為一家企業,華中數控的歷史就是不斷走向市場、學會游泳、完成市場化的過程。早期,公司從大學機械學院脫胎而來,骨干員工都是兩棲的,體制上有了先天優勢,也生就了先天的劣勢。后期,公司成立以來,認真轉變觀念,樹立市場意識,著重克服重技術輕管理,重設計輕工藝,重科研輕產品的習慣性思維,在體制上明晰產權,骨干持股;在機制上打破鐵飯碗,擇優上崗;在文化建設上由“校園文化”轉向“企業文化”。
作為一個以科研見長的企業,華中數控的研發長期以來得到了國家各類相關政策的支持幫助,如對工程中心建設的滾動支持,對“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支持,以及近期啟動的“換腦工程”等。數控系統傳統上被劃入功能部件之列,但其在機床工業中的重要地位還是需要特別表述的:“有這樣一個產業,對國家國防安全和經濟安全具有戰略意義。由于長期受到西方發達國家的封鎖限制,一直以來國家領導和行業專家對其高度關注;有這樣一個行業,‘屢敗屢戰’,始終堅持、堅守自主創新之路,不斷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卻一直尷尬地無法打破國外已經形成的市場生態圈。它,就是國產數控系統產業。”陳吉紅很多次將這段話當作他發言的開場白,可見這個產業的背景和國家政策支持的意義所在。
作為擁有一項具戰略意義的核心技術的企業,堅持自主發展,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和壟斷,確保我國的產業安全和國防安全,同時用數字化技術提升和改造傳統裝備,用“中國大腦”裝備中國制造,都是華中數控自成立以來堅定的目標。華中數控人是把自主創新作為信念來堅守的,否則他們所有的努力都將沒有意義。
事非親歷不知難。研制先進的數控系統裝置不僅需要科研能力和平臺,還需要產業化路徑和資源,需要熟知整機企業并與其全面磨合,也需要深度了解用戶行業,掌握其工藝及生產要素。以華中數控的出身,科研能力較強,但成果產業化就是一難關,籌資建廠、生產管理、市場開拓、隊伍建設等等都是白手起家,還要面對技術領先、市場壟斷的強大國際對手。
中國數控產業走過一條十分曲折的道路,曾流傳“三打祝家莊”屢戰屢敗一說,而華中數控人已決意要在屢敗屢戰的困境中書寫全新的篇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
2010年春節剛過,華中數控將近百人的開發隊伍移師揚州,開始華中8型高性能數控裝置、伺服驅動和伺服電機成套產品的研制攻關。華中8型毫不含糊地對標國際先進,并在這一封閉式研發會戰中喊出了“712”口號,以一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2小時的拼命精神投入到項目攻關中去。
這是一場硬仗。此前不久,國家啟動了“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華中數控承擔了“高檔型、標準型數控系統和專用數控系統開發及規模化推廣應用”等項目,華中8型便是其中具代表性的科研產品。
圍繞“華中8型”的研制,華中數控人攻克了“每一項都是數控領域的國際性難題”的多軸聯動、高速高精、現場總線、開放式平臺、基于指令域大數據的智能化等關鍵核心技術,全面縮小了與國外的差距,實現了我國數控系統從模擬式、脈沖式向總線式、全數字的高檔數控系統的跨越式發展。
經國家機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華中8型各項功能均達到國際主流高檔數控系統的指標,功能、性能和可靠性達到國外同類系統水平,可替代進口。
產業化,是科研成果真正成功的關鍵。開弓沒有回頭箭。2013年初,華中8型進入沈飛的生產現場。航空制造企業是高端數控裝備聚集地,沈飛公司欣然表示愿做航空企業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其數控加工廠率先采用華中8型完成了對進口辛辛那提LANCE2000加工中心的國產化改造,令這臺已經陷于癱瘓的設備重新投入生產。由于進入最后精加工階段的飛機零件非常昂貴,數控系統的任何缺陷均可能導致零件報廢,造成經濟損失,華中數控和沈飛都為此承擔了巨大壓力。經過近一年的生產驗證,數控系統完全滿足使用要求。沈飛又拿出30多臺設備交給華數進行數控系統改造,包括國外著名公司的五坐標大型橋式龍門銑床、雙主軸龍門加工中心等多臺高檔數控機床。目前,這批數控系統已累計運行30多萬小時,其功能、性能、可靠性經受住了考驗。
華中8型首次在國內航空領域實現了國產高檔數控系統的規模化應用。在沈飛案例示范效應下,華中8型在上海航天八院、航天三院、航天四院等重點航天航空單位,以及東方汽輪機公司等重要發電裝備制造企業獲得批量應用。
2016年4月,華中8型通過了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專家認為:“華中數控在我國數控系統后發追趕,面臨更嚴苛要求的應戰壓力下,奮力拼搏,歷經數代技術攻關,開發出了以華中8型為代表的自主可控數控系統,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可替代進口。”這一年,華中8型先后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并獲得發明專利48項,軟件著作權47項,形成國家和行業標準13項。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業內將數控系統領域的市場模式分為代表性的三類,一類為專攻高端系統市場,系統廠專業生產各種規格的數控系統,提供各種標準型的功能模塊,不做整機(或謹慎低調),以西門子為代表;另一類為主機廠獨立開發數控系統,并與其自產的數控機床配套銷售,從數控系統做到整機,如美國哈斯等;還有一類主機廠在系統廠提供的開發平臺上,研發自主品牌的數控系統,與自產的數控機床配套銷售,典型的有馬扎克。華中數控在研發高端數控系統時對標西門子產品,在市場模式選擇中,兼具西門子與馬扎克模式,堅持高端與開放的特點,以充分發揮數控系統開放性好的技術特點,實現主機廠、用戶企業和數控系統廠的多方共贏。
據相關統計數據,2015年國產數控系統的國內市場占有率,標準型數控系統在25.32%左右,高檔數控系統則只有6.08%,可見國內高檔數控系統的市場競爭形勢嚴峻,市場空間仍有很大想象力。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為盡快做大做強國產數控機床產業,華中數控向機床企業開放華中8型軟硬件開發平臺,已與300多家整機企業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支持大連機床、寶雞機床開發其自己品牌的數控系統,集成機床廠的特殊工藝和控制要求,開創了國產數控系統和國產數控機床協同創新的發展模式。
近年來,新型電子信息產品制造領域對高速鉆攻中心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由于這類數控機床在高速和高精方面有極高的技術要求,所配數控系統一直被國外壟斷。而在與國外數控系統的市場競爭中,高速高精等性能方面的差距,一直是國產數控系統的軟肋。2015年開始,華中數控瞄準這一市場,利用華中8型的技術優勢,組織精兵強將,聯合用戶,攻堅克難,推出了針對3C行業高速鉆攻中心的數控系統HNC-818AM,并成功在用戶現場完成零件加工,結果顯示其效率顯著提高,甚至超過國外知名數控系統,實現了國產數控系統在3C領域的重大突破,打破國外品牌對這一領域的長期壟斷局面。目前華中數控已經在3C領域實現了15000余臺套的銷量,占據了國內鉆攻中心市場20-25%的市場份額。3C終端客戶遍布珠三角、長三角、江淮、長江中游等地區,主要配套品牌為小米、魅族、華為、vivo、聯想、三星、飛利浦等手機、電腦制造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由華中數控與東莞勁勝聯合打造的國內首家移動終端金屬加工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由180臺配華中數控系統的高速鉆攻中心、72臺華中數控機器人,組成10條自動化生產線,同時集成了華中數控大數據中心和云服務平臺,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國產數控系統+國產智能裝備+國產工業軟件的“三國”智能技術集成和規模應用。
目前,華中8型的應用推廣正在加速,產業布局深入珠三角、長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背負振興國產高檔數控系統產業的使命和責任,華中數控正在努力加載中……
(楊青)